作为品牌方,授权经销商销售产品是拓展市场的重要方式,但随着业务发展,窜货和未授权销售问题也随之而来。打开淘宝搜索品牌关键词,常常会发现大量未经授权的店铺在销售产品,价格混乱、货源不明,这不仅损害品牌形象,更扰乱了正规经销商的经营秩序。
据统计,超过60%的品牌都曾遭遇过未授权销售问题,其中快消品和3C数码行业尤为严重。面对这种情况,品牌方该如何有效管控?
部分经销商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,会故意突破授权范围进行跨区域销售(窜货)或线上未授权销售。他们往往通过低价策略快速走量,甚至销售临近保质期的库存产品。某食品品牌调查发现,其未授权销售中有35%是经销商为清理临期库存所为。
品牌方难以及时掌握所有经销商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行为。有些二级、三级经销商在未获明确授权的情况下,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货源后进行销售。由于渠道层级复杂,品牌方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管控。
许多品牌在经销商合同中对授权范围和销售渠道约定不够明确,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机制。某服装品牌在完善合同条款前,其经销商违规率高达45%,完善后降至12%。
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店门槛低,为未授权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。一些个人卖家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得少量货源后即可开店销售,增加了品牌方的管控难度。
某家电品牌通过实施授权分级制度(一级、二级授权),使未授权销售减少了58%。
定期举办经销商会议,强调授权政策的重要性。建立经销商沟通群,及时解答疑问。对表现良好的经销商给予市场支持,如优先供货、联合营销等,增强其合规经营的积极性。
确定重点管控的渠道(如淘宝)、产品线和区域。建议先从高价产品和热门品类着手,逐步扩大管控范围。某母婴品牌首先管控其高端产品线. 全面收集证据
对发现的未授权店铺,需要收集:店铺名称、链接、销售数据截图,产品实拍图(与正品对比),价格信息及促销活动详情,可能的货源渠道线. 分级沟通处理
根据违规程度采取不同措施:对无意违规的经销商先沟通教育,对明知故犯者发出正式警告函,对严重违规者直接终止合作。
准备完整的投诉材料:品牌商标注册证明,授权经销商名单,侵权证据包,投诉理由说明。
建立未授权销售处理台账,记录:投诉提交时间,处理进度,下架结果,复发情况。